第14卷第5期
中華民國109年10月出刊

關閉章節選單
前往本期首頁

別讓貼身工具成為資安漏洞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認驗證體系與推動方向

文/許博堯

一、前言

智慧型手機軟、硬體技術一日千里,便利民眾日常生活的應用服務愈趨多元化;然而,其便利性卻潛藏不同資安風險,例如智慧型手機軟、硬體、韌體等威脅來源,軟體包括系統內建軟體,內建行動應用APP,外加行動應用AP;近年來系統內建軟體與APP未經使用者同意,啟用手機功能,存取內存資料,或是回傳至手機製造商、服務供應商、第三方之情形時有所聞,例如:

由於智慧型手機之硬體、軟體及韌體都可能資料外洩或回傳至特定伺服器,但手機系統內建軟體無法被刪除、停用,且防毒軟體並不會標記為有害軟體,且以無圖示方式保持隱藏,往往讓人忽略其潛藏的資安風險。有鑑於此,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通傳會)爰參考國際標準及歐美等國作法,逐步推動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標準,同時建立資安認驗證體系。

二、認驗證體系與實行現況

103年6月24日,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第26次會議決議:「手機與電腦之應用軟體(包含LINE)基本資安規範由經濟部主管,惟因手機屬電信法第42條規定之電信終端設備,其出廠時已內建之軟體仍併同硬體由通傳會主管。」3,分工如圖1說明。

智慧型手機安全檢測分工
圖1智慧型手機安全檢測分工
資料來源:通傳會網站

()現行認驗證體系

106年3月3日,通傳會公告「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技術規範」( 下稱原規範)4,並規劃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認驗證體系,包括由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TAF)負責認證檢測實驗室是否具備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能力、資安檢測實驗室,以及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擔任驗證機構,同年4月20日「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等級標章」(Embedded SystemSecurity, ESS)認證服務正式啟動。鑑於目前國際標準組織與歐美先進國家提出的行動裝置資安規範多屬指引或風險評估,並未要求經檢測合格始得販售,為避免技術性貿易障礙,現行的智慧型手機資安檢測機制並非強制性,而是由手機製造商自主或委託送測。

1.取得TAF認證之「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實驗室

現階段取得TAF認證的「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實驗室共有5間,如表1所示。依檢測資通安全等級能力,資安檢測實驗室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負責受理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出具檢測報告,目前僅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Telecom Technology Center, TTC)取得第二型檢測實驗室資格,可以檢測高級測試項目。

表1通過TAF認證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實驗室列表
序號 機構名稱 實驗室名稱 實驗室型別 認證有效期間
1 財團法人臺灣電子檢驗中心 資通訊檢測實驗室 第一型 2017/04/25 ~ 2020/04/24
2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電信研究院 測試中心 第一型 2019/08/14 ~ 2022/08/13
3 安華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安檢測實驗室 第一型 2019/03/29 ~ 2022/03/28
4 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 資通安全檢測實驗室 第二型 2017/12/15 ~ 2020/12/14
5 香港商立德國際商品試驗有限公司桃園分公司 行動通訊實驗室 第一型 2019/07/29 ~ 2022/07/28
資料來源:ESS網站

2.得ESS標章之手機
自認證服務啟動至今,取得ESS認證合格手機共計11款,如表2所示。當中有1款取得中級標章。

表2取得標章手機列表
取得標章手機列表
資料來源:ESS網站

三、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產業標準化程序

手機功能日新月異,相關應用也更為多元化,意謂著資安威脅也可能不同,其資安要求更應與時俱進,為此通傳會於108年7月委請TTC於臺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標準制定平臺展開「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標準與測試規範」(下稱產業標準)5制定作業,考量近年來國際間發生的智慧型手機內建軟體資安事件與應用程式常見弱點與漏洞,例如:偽造eSIM設定檔與未經授權存取行動網路等,持續修訂相關安全要求與測試項目。期盼藉由產業標準制定過程,邀集產業、相關領域專家、主管機關、學者,共同研議一致性可供產業遵循,實驗室檢測依據,軟體開發商參據之參考標準。

()產業標準適用範圍

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訊安全要求,適用範圍為手機製造商於出廠時安裝在手機上的軟體,包含系統內具圖示與無圖示軟體。使用者於初次開機後,自行下載之應用程式、附加服務或內容,例如:登入Google Play或App Store帳號後自行下載應用程式,自行上網下載之第三方應用程式,插入SIM卡自動安裝之電信服務或相關應用程式等,則不在適用範圍內。如圖2說明。

適用範圍
圖2適用範圍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其中安全構面係參照國際智慧型手機資安標準、規範或指引而訂定,包括Smartphone Secure Development Guidelines、Mobile Security Testing Guide與GSMA SGP.25等,區分4項安全構面:

  1. 應用程式層
  2. 通訊協定層
  3. 作業系統層
  4. 硬體層

()新舊標準差異比較

1.安全等級表示
產業標準與原規範在安全等級表示方式並不相同,產業標準安全等級則區分1、2、3級,分別對應至原規範安全等級的初、中、高級。

2.新增與修訂測項
產業標準主要的新增測項係考量 eSIM 服務所衍生的 eSIM 設定檔偽造與未經授權存取行動網路,故在作業系統層中新增 eSIM 測項;其次,考量近年來與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的常見弱點與漏洞(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 CVE),於應用程式層中納入敏感性資料儲存於系統日誌等相關測項。新增、修訂測項與原規範,對應說明如表3。

表3新舊版本測試項目對照表
>2 新舊版本測試項目對照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測試項目移除說明
依據2019年,Google公告的Android 9相容性定義(Android 9 Compatibility Definition),由於原規範部分要求已納入該定義的基本要求,故產業標準並未納入以下原規範的測試項目:

  1. (1)D.3.1.B手機系統應提供使用者遠端鎖定功能及相關安全設定,以確保手機在遺失或遭竊的情況下,可讓使用者在遠端啟動鎖定。
  2. (2)D.3.2.B手機系統應提供使用者遠端刪除資料功能及相關安全設定,以確保手機在遺失或遭竊的情況下,可讓使用者在遠端刪除資料。
  3. (3)P.1.1.B手機應提供使用者可開啟及關閉無線傳輸技術功能之介面。
  4. (4)P.1.2.B手機以無線傳輸技術功能與其他設備進行第一次連接時,須經使用者同意後才可建立連線。
  5. (5)O.2.2.B手機系統應支援螢幕解鎖錯誤之強制鎖定保護機制,以保護個人資訊,避免遭未經授權的使用。

四、抽測規劃與執行結果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提升消費者資安意識及帶動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重視內建軟體資通安全,通傳會於108年進一步採取智慧型手機內建軟體資安抽測,委請TTC針對第1季銷售量較高,且未取得認證之10款不同品牌智慧型手機執行手機抽測事宜,期盼藉由發布抽測結果,提升輿論及廣大消費者之資通安全意識及素養。

抽測項目則是以2016年OWASP Mobile Top 10為依據,自「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技術規範」挑選較相關之檢測項目,如表4所示。

表4抽測項目與OWASP Mobile TOP 10關聯面項
項次 「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技術規範」 OWASP Mobile TOP 10
1 參考D.2.1.B手機系統內建軟體應將敏感性資料儲存於作業系統保護區內或以加密方式儲存 M1 平臺使用不當
M2 不安全的數據儲存
2 P.2.1.B手機系統內建軟體透過無線傳輸技術功能傳輸敏感性資料時,應使用加密傳輸,以確保敏感性資料安全 M3 不安全的通訊
3 P.2.2.M手機系統內建軟體應避免交談識別碼遭重送攻擊 M4 不安全的身分驗證
4 P.2.3.M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與付費功能伺服器間之加密傳輸,應使用安全之加密演算法 M5 加密強度不足
5 A1.1.B手機系統內建軟體在初次存取使用者已綁定裝置之帳戶時,應先行認證使用者身分與其權限,以確保內建軟體具備該帳戶使用權限 M6 不安全授權
6 參考A.4.2.M手機系統內建軟體應具備資料隱碼攻擊字串的處理能力 M7 客戶端程式碼品質問題
7 A.4.3.M手機系統內建軟體應具備延伸標記語言攻擊字串的處理能力 M8 程式碼竄改
8 D.2.3.M(+)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與遠端伺服器溝通之帳號、密碼及金鑰不應以明文方式存在於執行檔中,以避免遭不正當的方式存取 M9 逆向工程
9 參考A.3.2.B內建軟體未預設開啟不必要之權限 M10 無關的功能
參考A.3.3.M手機系統未預設開啟不必要之網路連接埠
10 參考O.1.1.B手機系統更新時不應以明文傳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08年10月初次測試評分結果,僅APPLE iPhone XR,10個抽測項目皆符合要求,手機廠商或代理商收到初測報告後有45天修正期限。109年2月進行第1次複測:HTC U12、三星GALAXY A7 2018、NOKIA 8.1、SONY XPERIA L2、ASUS ZENFONE MAX M1、SUGAR P1、華為Y9 2019等7款通過。109年4月進行第二次複測,OPPO AX5通過,尚有1款手機因內建軟體存在漏洞未通過,考量若公布漏洞反而會讓駭客有機可乘,故不公布該款手機廠牌與型號,目前已請廠商修補該漏洞。

五、未來規劃

臺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於109年7月10日正式公告「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標準與測試規範」,該產業標準將取代原「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技術規範」,做為實驗室檢測依據,未來也將作為推動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抽測之檢測依據。目前TTC正配合通傳會109年度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抽測規劃,持續辦理抽測作業;初步抽測項目構想,將參考2020年3月OWASP出版的行動應用資訊安全驗證標準1.2版(Mobile Application Security Verification Standard)安全構面,優先挑選產業標準對應的新增測項,同時加入108年度容易不符合測項。

6預期透過智慧型手機資安抽測措施,適時增加主要品牌/型號之抽測次數及數量,能誘導製造商自主參與檢測及認證,促成認證與販售之良性循環,同時也能提高民眾對智慧型手機資安風險意識及警覺性,達到保護消費者的目的。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工程師)

  1. 1F-secure, Testing the Xiaomi RedMi 1S,https://archive.f-secure.com/weblog/archives/00002731.html?fbclid=IwAR1TayvGRcxOYhDqBO3BkuJ9GQI2BKGIvR6KnkiC72peDznfgE0YWXZN8NE
  2. 2Kryptowire, Vulnerable Out of the Box: An Evaluation of Android Carrier Devices, https://www.kryptowire.com/android-firmware-defcon-2018/
  3. 3NCC,智慧型手機資安檢測分工, https://www.ncc.gov.tw/chines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5088
  4. 4NCC,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通安全檢測技術規範,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566&is_history=0&pages=0&sn_f=37087
  5. 5TAICS,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標準與測試規範,https://www.taics.org.tw/Publishing.aspx?PubCat_id=2
  6. 6OWASP, OWASP Mobile Top 10, https://owasp.org/www-project-mobile-top-10/
調整文字大小 回首頁 瀏覽其他期 NCC NEWS 列印本章節 分享本頁面 開啟搜尋視窗
前往下一章

搜尋本期

關閉搜尋

分享本文章

關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