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章節選單

實測研究 破解危害迷思 電磁波安全議題之探究 文|陳文字

前往前一章
前往下一章
調整文字大小 回首頁 瀏覽其他期 NCC NEWS 列印本章節 分享本頁面 開啟搜尋視窗

一、前言

電磁波輻射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長久以來,一直是一個不易有共識的議題。每個人會因職業、工作、生活等因素,對此議題的相關知識、資料或數據等,有各自的解讀,即便是以筆者服務的學術界為例,研究資通訊相關議題的學者們,看法也不盡相同。本文嘗試以一個從事無線通訊研究的學者,同時也是需要高度依賴行動通信應用的使用者,以及對自己身體健康相當關心的普羅大眾角度,來探討此議題,並且提出個人一些粗淺的看法。

多年以前,有位朋友傳了一個影片給筆者,內容是一些外國年輕人,在桌上擺了一些生的玉米粒,旁邊圍繞了四隻手機。接著,手機同時響鈴振動,表示有人同時撥打這四隻手機。經過約5秒時間,玉米粒一個個往上跳動,變為成熟的爆米花。筆者這位朋友因此有些困惑,想了解電磁波輻射是否真的可以爆米花。

另外,有一位鄰居,曾經跑來問筆者一件事。他表示,如果把手機放在右邊腰帶,他的右腰就會酸痛;若放在左邊腰帶,換成左腰會酸痛,這是否是他的手機電磁波所造成的現象?再者,也時有所聞,有電信業者要建置基地臺時,許多民眾憂慮暴露在行動通訊的電磁波下,可能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影響,往往會拿起手機,紛紛連絡親朋好友加入抗爭的行列。

二、電磁波傳播特性

在一個無線通訊系統中,電磁波經由發射天線輻射出去,經過一段距離的傳播後,訊號強度會隨距離增加,產生所謂衰落(fading)現象,即訊號強度減弱1。衰落程度愈大,訊號到達接收端也變得愈小。這也意味著要維持良好的通訊,發射接收之距離愈遠,發射機需要發射的電功率也會變大。上述衰落現象,又可分成路徑損失(path loss)、遮蔽效應(shadowing)及快速衰落(fast fading)。路徑損失指的是由距離引起的訊號衰減;遮蔽效應通常是由牆壁及建築物等形成之阻擋效應;快速衰落指的是由多重路徑引起的訊號衰減。

電波傳播之衰落程度,受到路徑周遭環境影響很大。圖1所示為一個典型都會區的行動通訊系統,基地臺和用戶手機間往往會有建築物等物體阻隔。因都會區的大樓林立,且建築物之材質及密度較為複雜,就會有遮蔽效應及快速衰落現象,訊號的衰落會比較大。

一般而言,若在所謂的自由空間(free space),即沒有任何物體擋在電磁波傳播的路徑上,電磁波從天線輻射出來,訊號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距離增加為原來的2倍,訊號強度減小為原來的4分之1。如果傳播的路徑上有建築物等物體,則訊號強度減小更為嚴重,可能減小到只有原來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2

電磁波傳播環境
圖1電磁波傳播環境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
表1距離和路徑損失之關係
距離( 倍率 ) 訊號衰減( dB )
1 0
2 10.5
3 17
5 24.5
10 35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

在不考慮快速衰落的情形下,常用的電磁波傳播模型為COST-231 Hata3,其路徑損失如下:

Path loss(dB)=35.2+35 log10(d)+26 log10(f/2)    (1)

其中,d 係指距離,單位是公尺;f 係指訊號之頻率,單位是GHz,而此公式可適用於1.8 GHz至2.5 GHz的頻率範圍。

若將此公式由對數刻度換成線性刻度,則路徑損失和距離的3.5次方成正比,即接收訊號功率和距離的3.5次方成反比。表1所示為公式(1)中,距離和路徑損失之關係。若距離增加10倍,訊號會衰減35dB。顯然,若基地臺與手機用戶之間有一足夠的距離,其訊號衰減很大,對人體安全的影響相當小,甚至可能毫無影響。

由上述分析可知,電磁波輻射強度和距離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以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臺和手機而言,手機輻射之電磁波訊號,因手機和使用者之身體距離非常近,身體接收來自手機電磁波輻射的強度,遠比來自基地臺的要強得多。因此,若以手機使用者的角度而言,我們更應該注意手機所產生的電磁波輻射,而非基地臺。

三、無線區域網路訊號特性

本文接下來要探討一般民眾最常用的無線區域網路WiFi之電磁波輻射,因WiFi技術發展非常成熟,相關產品如無線路由器或稱接取點(AP, Access Point)等,其價格通常介於幾百元至幾千元新臺幤之間。一般市售手機、平板或筆記型電腦,也都內建WiFi模組。民眾在家使用無線區域網路上網的情形已經相當普遍,而一些公共場所如校園、車站、購物商場、咖啡廰等,也都有提供WiFi上網的服務,因此,WiFi電磁波應該是民眾接觸最多的訊號。

此外,依據Cisco研究報告指出4,大部分的行動數據傳輸量,係經由免執照系統傳送,如WiFi、Bluetooth等,且大都在住家中傳送。該研究預測,至2022年,約有59%的行動數據會經由無線區域網路WiFi傳送,其他41%之數據傳輸則經由蜂巢式行動通訊網路傳送。未來經由WiFi網路傳送的比例將成長至71%,這顯示大多數民眾使用無線區域網路上網的趨勢,正持續不斷增加中。

要量測電磁波訊號,常用的儀器為頻譜分析儀(Spectrum Analyzer)。圖2所示為筆者於國立成功大學課堂教室實際量測WiFi訊號情形,圖中右下角之手機設定為WiFi AP路由器,左下角之手機設定成WiFi接收模式並開啟YouTube應用服務。此連線係由右側手機利用行動通訊網路(4G或5G)連上網際網路,同時以該手機內建WiFi無線網路卡發射訊號至左側之手機,後方之頻譜分析儀即可量測到右側手機之電磁波訊號。量測結果如圖3所示,黃色圈圈處即是手機發射的訊號,中心頻率約為2.462 GHz (通道11),可以觀察到,其頻譜範圍約為2.45 GHz~2.47 GHz,即頻寬約為20 MHz,訊號強度約為-35 dBm左右。

WiFi訊號量測
圖2WiFi訊號量測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
量測所得WiFi訊號強度
圖3量測所得WiFi訊號強度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

四、電磁波輻射之國際標準

上述所量測電磁波強度,是否符合國際或國內標準?是否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依據嚴謹之科學量測方法,基本上,基地臺與手機之電磁波輻射量都會符合相關標準。制定此標準的機構之一為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採用指標為特別吸收率(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量測單位為人體每公斤吸收之瓦特數(Watt/Kg),目前的標準值為0.08 Watt/Kg5。一般而言,手機製造商都會委由公正之檢驗機構進行SAR的量測,並且符合國際標準,才會被允許在各國的市場上販售。

另一個電磁波輻射標準指標為最大許可曝露量(MPE, 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量測單位為每平方公分之毫瓦特(mW/cm2)。目前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制定的標準為1.0 mW/cm2,這個值適用於頻率高於1,500 MHz之電磁波6。如前段所述,一般的發射機(含基地臺和手機)所輻射的電磁波訊號,都會符合此一標準,市場上也有公正檢驗或量測機構可以進行查驗。前掲所提量測WiFi訊號強度-35 dBm,經由筆者進行有點複雜之單位轉換,結果是遠低於最大許可曝露量1.0 mW/cm2,即符合國際標準;當然,也符合我國規定標準。

五、手機上網成癮

至於電磁波輻射是否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筆者比較關注的是心理層次的上網成癮議題。大腦被手機的應用吸引而無法控制,導致對手機的過度依賴,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同時也易於伴隨一些副作用,如眼力衰退、坐姿不良、睡眠不足及免疫力下降等。

對於網路成癮議題,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7,所謂網路成癮,係指過度使用網路,難以自我控制導致學業、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家庭互動及工作表現上的負面影響。網路成癮型態可分為3類:網路遊戲、色情網站及社群網站成癮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網路遊戲成癮,也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上正式列為精神疾病,即「遊戲行為失調症」(Gaming disorder),其主要特徵為:

依據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黃葳威教授所進行「2021年臺灣青少年價值觀與上網趨勢調查報告」指出,我國青少學生每週上網時間約40小時,其中使用手機上網大約25.9小時。如果換算成每天的話,分別是5.7及3.7小時,每天這樣的上網時間是否過高,值得大家深思。青少年過度依賴網路,確實需要各界的關注,也是每個家庭需要面對的議題。

相較於青少年,成年人具有較高的克制能力,但也會因工作關係、社交需求或沈溺於娛樂,而有上網成癮的風險。為了判斷網路使用是否已達到成癮情形,新竹縣政府衛生局提供以下4個準則作為參考:

此外,衛生福利部也提供一個測量APP,如圖4所示,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掃瞄上網進行測試。

以上手機上網成癮,造成手機使用人身心健康的影響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否與手機電磁波有關呢?電磁波訊號強度基本上都會符合國際規範,這可經由嚴謹的量測程序及公正客觀的檢驗機構得到驗證。而且,WiFi無線區域網路上網的連線型態,是一種間歇性輻射,當有連線接取資料需求時,就會發射訊號。以瀏覽網頁為例,在點選超連結時,才會發射電磁波,用以要求下載資訊;而在下載過程,手機是扮演接收器的角色,原則上並不會發射電磁波。於用戶瀏覽網頁階段,基本上也是不會發射訊號的,這種連網型態要造成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應屬不易。

圖4網路成癮量測APP超連結QR碼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一開始所提到的爆米花案例,經由筆者指導學生進行相關實驗,結果是手機輻射電磁波無法拿來爆米花,有興趣的讀者可到YouTube頻道觀看,或根據參考文獻8之超連結點入觀看。至於鄰居的問題,手機電磁波是否為造成他腰酸背痛的原因,筆者不敢妄下定論。但以個人生活經驗研判,可能是長期坐姿不良或心理因素造成,不過筆者還是給了一個建議,試著換支新手機,或者手機不要掛在腰帶上。

使用手機或網路已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因應氣候變遷所擬定之策略下,通訊被列為維生基礎設施之範疇,顯見其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而莊子山木篇裡有一句話:「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這句話的意思是,利用萬物,但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就不會受到外物的控制及連累。手機是一種生活必需的物品,或可視為一種必備的工具,人要主導、駕馭手機,而不是被手機綁架了我們的人生。若手機的使用占據我們太多時間,人就好像是被手機使喚的奴隸,人被物所役,是一件極為可悲的事。

(本文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電信管理研究所教授)

  1. 1S. R. Saunders,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2. 2B.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2001.
  3. 3IEEE Std.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orking Group, "IEEE 802.16m Evaluation Methodology Document (EMD)," Jan. 2009.
  4. 4Cisco,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 Update, 2017–2022, Feb., 2019. https://s3.amazonaws.com/media.mediapost.com/uploads/CiscoForecast.pdf.
  5. 5ICNIRP,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100 kHz to 300 GHz), 2020.https://www.icnirp.org/en/publications/article/rf-guidelines-2020.html.
  6. 6FCC, The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47, CFR47 §1.1310 and §2.1091, 2020.
  7. 7衛生福利部,網路成癮專區.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910-55038-107.html
  8. 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gr3m0JNz8&t=14s

搜尋本期

關閉搜尋

分享本文章

關閉分享